薩爾曼·拉什迪在法蘭克福的聖保羅教堂被授予德國書業和平獎。圖為他當日與另一位德國書業和平獎得主、中國流亡作家廖亦武在一起。(廖亦武提供)

【編者按】本文翻譯自2023 年 10 月 22 日《法蘭克福匯報》,譯稿由作家廖亦武提供,原題為《歷史將記住這一刻》。

 

2023年法蘭克福書展閉幕,薩爾曼·拉什迪獲得德國書業和平獎。

薩爾曼·拉什迪對全世界的敵人說:「我已經在計劃我的百歲生日了。」

這位印度裔英國作家接受了德國圖書業的和平獎。在他的得獎感言中,他毫不屈服。他將繼續為言論自由而戰。

週日,偉大的作家和詩人薩爾曼·拉什迪在法蘭克福的聖保羅教堂被授予德國書業和平獎。

沒有什麼可以阻止薩爾曼·拉什迪。不是 1989 年伊朗革命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判處他死刑的全球追殺令。也沒有去年夏天的紐約的持刀攻擊,他勉強倖存,但失去了一隻眼睛。拉什迪毫不畏懼地繼續他的道路。他繼續寫小說,從而頌揚了作為說故事者的生存藝術:同時,這也是文學戰勝死亡的有力佐證。

拉什迪不會被德黑蘭的毛拉壓垮。他這樣做並不是帶著一種傲慢的感覺。他知道,無論他生或死,言語的力量都將戰勝宗教狂熱。他冒著生命危險寫作。Salman Rushdie反駁了追殺令,他希望創作一個從小就熟悉印度神話故事的人的故事。

正是由於他的不懈努力、精湛技藝和語言智慧,這位印度裔英國詩人週日在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被授予德國書業和平獎。根據評審團的聲明,這是對「思想和語言自由最熱烈的倡導者之一」的工作的最崇高的致敬。拉什迪冒著巨大的個人風險捍衛「和平共處的基本先決條件」。

用智慧對抗暴君

得獎作家和頒獎地點的契合度很少像今年這麼顯著。法蘭克福的聖保羅教堂,儘管戰後重建的形式缺乏任何歷史光環,卻代表德國民主的誕生。1848年,第一屆全德議會在這裡召開,儘管失敗了,但它標誌著實現人民權利,特別是基本權利所保障的自由的決定性階段。

週日,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在受人尊敬的聖保羅教堂受到表彰,這位詩人與我們這個時代的少數幾位詩人一樣,捍衛文學和政治言論的自由——甚至是反對者的言論自由-將其視為民主社會的最高利益。然而,這個詞對拉什迪來說,與其說是一種武器,不如說是他的智慧:他以高超的說書人的溫柔而同時又邪惡的機智,來反擊新舊暴君的毫無幽默感——就像曾經的海涅或今天的中國廖亦武。

 

 


【议报首发,转载时请务必在正文之前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51642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