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凤祥:粮油价格管控,释放“战备”信号

据北京青年报报导, 5月13日,北京市发布「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应急调控预案」,显然,当局释放出对粮油价格实施管控的信号。据说,这是继2016年生猪、2017年蔬菜之后,“又一项民生必需品的价格调控预案”,目的是将北京这个特大消费型城市的粮油供应,和价格波动幅度,“保持在正常区间”。从用语上看,目前还是轻描淡写,和风细雨,但不排除,这个试探气球,有可能逐步推广到其它城市和全国城乡。

 

这两天,学校家属院的晨练老人,扎堆聊天的话题,无不围绕这个吃饭问题,议论纷纷。但凡经历过计划经济的普通市民,对于政府管控粮油的历史,应该都有深刻的记忆,甚至是切肤之痛。大家不免嘀咕: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废除粮票以后,咱们似乎还没为吃饭发过愁。如今已是世界经济老二,国家钱多的好想不知道往哪儿花,为什么突然又出现吃饭危机,这究竟怎么回事?

 

截至目前,官媒和网民,还仅仅把这项新出台的政策变动,与中美贸易战挂钩,担心通货膨胀将要来临,百姓将承受贸易战苦果。但在老关看来,情况并非那么单纯,背后很可能有党国“准备打仗”的更深层考虑。为什么做此联想?请看以下三点分析。

 

 

  • 贸易战并非禁运,更扯不上卡粮道

 

 

北京市府的公告说,当启动“红色预警”时,政府将采取“价格临时干预”、实施“应急救助”等手段。具体怎么“干预价格”,怎么“应急救助”?没有细说。以老关的常识判断,所谓“价格干预”,就是官定牌价,不让(或极大限制)市场供求律起决定作用。

 

其实,源自计划经济思维,中国从来没有充分发挥过市场定价机制,尤其在粮油等消费品领域。如今明确告诉百姓,政府有可能完全管控价格,让你卖多少钱,就是多少。至于赔赚,政府不管。而所谓“应急救助”,可能包括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也就是“统购统销”死灰复燃。

 

有人放风,说什么中美贸易战,可能导致粮油禁运,老关认为这是耸人听闻。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仅贸易战,不大可能影响中国的粮油价格。首先,我不相信特朗普能坏到卡中国人粮道的地步。除非两个关系恶化到军事冲突和热战开打,否则,他怎么敢,怎么会,不许向中国出口粮油?至于中国同等提高进口税,从而导致进口粮价提高,那也是中国方面的问题。咱们也可以选择对粮油不升高关税。就算提高到25%,也不至于高到吃不起饭。其次,国际粮食市场很大,咱不买美粮,可以改由其它国家进口。也可以从别国转口购买。其三,中国对美粮加征的关税,只要财政部愿意,还可以轻易退还给进口商(中粮集团等),反正都是国家的,肉烂了在锅里,账面上动动手脚而已,怎么就会影响到粮油零售价格?

 

所以,到目前为止,或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月或数年,贸易战跟国内粮价波动的关系,没有咱们政府想象的那么大。如果真那么大,其中必有贸易战之外的隐情。容当下面分析。

 

 

  • 只要种地有钱赚,中国怎会没饭吃?

 

 

    影响粮油供应的因素,除了进口,还有国内生产这一头。尽管这些年来,中国一直没解决好三农问题,导致农业危机破在眉睫,但中国毕竟是农业大国,以农为生的人口还占多数,除了榨油度依赖美国大豆之外,其它粮油蔬菜副食,还是以自产自销为主。除非特别有钱、又特别害怕国产毒食品的极少数消费者(大多集中在北上广),主要选购进口粮油食品之外,恐怕大多数国人的胃口,还得靠国产品填饱。从这个意义上说,粮油价格的波动,主要还得从中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上找原因。

 

    如果说中国农民不会种粮(包括大豆和油菜籽),恐怕贻笑天下。要说农地已经突破18亿亩红线,而且因为水源和土壤污染,已经到了无地可种的程度,大约也有夸张成分。在老关看来,真正影响国产粮食数量和质量的原因,还是因为李嘉图说的比较利益法则。但凡身强力壮,不傻不呆,谁也愿意选择挣钱多的行业。既然自己种粮没有给别人打工更划算,何必还要那么辛苦。这才是问题的根源。过去农民不能流动,想改行也改不了,只好忍气吞声,不得不在土里刨食。后来,分田单干,土地那么少,只够混个温饱,当然谈不上小康,遑论发财。再往前,到集体农业阶段,连温饱也混不上,除了交国家征购,自己只能半飢半饱。如今面临粮食危机(或潜在危机),中国农业必须转型,逐步向现代化的大农业发展。

 

由于国情所限,中国不可能走美国和加拿大的家庭农场模式,只能参考东亚或者拉美模式。党国究竟打算让农民走什么路,目前尚不明白。老关觉得,前景大约有光明与黑暗两种极端选择,不明不暗的目前状态,恐难持久。

 

    所谓东亚模式,包括日本、韩国、台湾等地,鼓励农民在不变更土地私有产权的前提下,通过农会组织,促进集体合作,以联合起来的小农户为基础,推动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流通经营,从而实现普遍富裕和社会和谐。

 

所谓拉美模式,指土地高度集中兼并,任由内外勾结的农业托拉斯,巧取豪夺农民土地,垄断生产和经营,最终把失地农民变成无产者,农业工人,给大种植园出卖劳力,从而导致贫富分化,社会动荡不断,为极左思潮和暴力革命提供肥沃土壤。

 

面对中国社会阶级已经高度分化,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已经触目惊心的现实,现在谈论东亚模式,恐怕沦为孤芳自赏,无人回应。就算高唱马列高调的社会主义者有心尝试,恐怕为时已晚。早在杜润生搞承包制的阶段,那条路还是敞开的,如今嘛,只能望洋兴叹了。所以,老关悲观地认为,就算党国想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最可能的选择方案,还是拉美模式。亿万失地的农民(本来就没地),大约只能沦为打工仔,不是到城市去补充产业后备军,就是呆在农村家门口,等着农场老板给派活干了。

 

家庭承包有可能继续维持吗?名义上可能,实质上很难,因为无效率。能否强迫维持,当然可能。不过,要强制不让转业,不让离开农村,只有强化户口制和集体农业,等于变相恢复以前的人民公社。可是,这条早已证明过的失败之路,只能把中国人再次引领到贫穷和飢饿。

   

 

  • 唯有动乱和战争,才会导致大饥荒

 

 

    最后结论:除非发生动乱和战争,迫使党国不得不实行全面分区军管,才有可能作出管控粮油价格的无奈决定。当然,也许当局仅仅是提前防范,未必立刻实行,但既然政府郑重声明,起码说明党国有思想准备,向大众提个醒,总比临时抱佛脚要聪明。所以说,这个决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不过反过来看,涉及到百姓饭碗的政策,决不能开玩笑,一旦在社会上传开,会造成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原本对经济下行并不敏感的人士,也不得不认真考虑未来前途和命运问题。既然这个公告,有动员百姓过苦日子的预警作用,所以,我想尽量从积极意义上,提醒决策人,希望他们慎重规划,千万别轻易打开潘多拉魔盒。因为粮油管控,可不单单是个价格高低问题,甚至也不仅仅是个吃多吃少问题,闹得不好,有可能苦乐不均,导致部分人发国难财,另一部分人则嗷嗷待哺,重演60年前那场饿死几千万人的历史悲剧。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的研究,世界各国的大饥荒,都不是因为粮食短缺造成,而是因为信息封闭,市场封锁,粮食分配和流通不畅。以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信息封闭显而易见,市场分割与封锁,不仅可能,恐怕已成现实。因为粮食的储运调拨和经营主体,完全垄断在国企手中;而国有经济,基本被家族集团瓜分控制。在谷贱伤农的季节,他们未必出手相救,但在粮油短缺的时候,他们肯定会上下其手,囤积居奇,公开或者变相抬高粮价,从中渔利,大发国难财。所谓“大砲一响,黄金万两”就包括对战略物资的垄断和管控。

 

毛时代实行配给制的时候,尽管也有不同程度的特权后门,但总体上看,在定量供应的执行上,大体上做到了比较公平。据我记忆,行政干部和公务员的粮油定量,跟咱普通市民,没什么两样。就连中南海里的内部食堂,据说包括老毛在内的领导人,买饭也要照掏粮票和现金。只有老邓当权以后,才开了吃饭不买单的坏头,听说如今更甚。

 

发展到今天,已经无官不贪、特权横行,如果有谁还指望,万一出现粮荒,权贵阶级能跟咱们“共渡时艰”,那不是有神经病吗?所以我相信,公平的定量供应和严格的票证制度,在社会腐败到如今的程度以后,就算党国想实行,也早已不存在必要的道德氛围和制度基础,如果某些当权者异想天开,迷信强制力量,希望能维持粮油等生活必须品的定量供应,其客观后果,未必能维系社会稳定,更大的可能,是加速全社会的分崩离析。

 

也许老关想的太多,希望局面不会发展到那么严重。但究竟情况会发展到哪一步,咱们还得拭目以待。

 

2019年5月18日

于北京家中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8112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