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矛盾公开化 李克强为何隐忍?

作者:张杰(法学博士)

 

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总理李克强之间不合,早已不是新闻。但近日,又出新戏码。7月31日,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仪式上,主持仪式的副总理刘鹤在念完“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后,掌声响起,习近平起身回礼,这过程将近14秒。后刘鹤接下来念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名字时,李克强起身向身后回礼的瞬间,刘鹤马上读下一个常委韩正,以及中办主任丁薛祥的名字,掌声瞬间停住,有人手刚举起来,来不及拍到手,就不知还要不要鼓掌?李克强显得很尴尬,只好重新落坐。就在李克强回坐后,画面显示习近平侧脸不屑地瞅了李克强一眼。画面透过央视直播出去,不过此片段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已被删除。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水灾和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中国内外交困,处境艰难。李克强和习近平之间的冲突似乎越来越公开化。5月28日人大会议闭幕日,李克强爆出全国6亿人月收入仅一千元的大实话。当时外界多认为这是直接打习近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脸。李克强倡导的“地摊经济”,在被中央和地方官媒跟进宣传后,《北京日报》6月6日接连发三篇文章公开与“地摊经济”唱反调。7月6日,李克强在贵州铜仁视察时看见很多闲置厂房,呼吁多用一些农民工。被媒体解读为,疫情下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并不像习近平政治局讲话那样形势大好。在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讲话中提及,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做什么事情要尽力而为。这被认为是李克强暗批习近平大撒币,不顾国力挥霍民脂民膏。7月23日也是在国务院会议上,李克强要求中央及各级政府非急需开支要减少50%以上。李克强强调,在经济下行和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外界认为,李克强的频频出招揭了中共经济底牌,等于戳破了习近平的所谓“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泡沫。

李克强与习近平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第一,李克强资历比习近平深。李克强当年是胡锦涛培养的总书记接班人,而习近平是江泽民力主的接班人,后胡锦涛不敌江泽民,习近平才成为储君。从李克强和习近平进入中央委员会的时间来看,习近平相对于李克强属于“后来居上”。比较一下二人的政坛履历,李克强担任正省部级职务的时间较习长了七年;进中央委员会的时间比习早了一届。习对于李的资历一直耿耿于怀,在党内会议上一再要求李克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李克强是团派的代表人物。习近平多次公开批评团中央花拳绣腿,对团派代表人物更是下狠手,习近平认为团派是他最大的威胁。习近平首先下手的是李源潮,在抓肖建华之前,李源潮的小舅子高全健曾被迫回京接受纪委调查,其目的就是想做实李源潮的贪腐,但未能如愿。报导说,李源潮在去年11月,曾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个人退位的意愿。会后,李源潮与习近平彻夜长谈,再三表示自己没有权力欲望,只求告老还乡。胡春华也属团派代表人物,也曾分别被视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隔代接班人。在孙政才去年金融会议期间被拿下后,胡春华十九大前向中央上书表明自己无意入常。而真正团派的领袖,前是胡锦涛,后是李克强。

第三,经济政策严重分歧。李克强是“市场和民营经济”派,他主张: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去杠杆化,以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推行经济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李克强的经济政策主张被外界称为克强经济学。而习近平是“党治、指令型和国有化经济”派,习近平偏好的是前三十年毛时代的经济模式。在依靠谁来管经济和企业问题上,习强调党治党营,政治挂帅。他的批示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而李克强主张由企业家来管。他的批示是:“推动国企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弘扬企业家精神”。2015年5月习近平授意刘鹤以权威人士的名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暗批李克强的经济政策。

第四,李克强被排斥于重大经济决策之外。2017年4月,习近平拍板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将新区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但整个决策过程均未见李克强和国务院参与,由习近平一人独断乾坤。近四年中国对外大撒币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根据环球网的数据,中国合计对外援助达到60365亿元人民币,如果平均分配给国内3000家上市公司,每家可获得20亿元人民币。如果贷给国内小微企业,可以彻底解决全部1000万户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平均每户60万元人民币。如果用于“三农”,可以一次性实现全部一亿农民的小康目标,平均每户6万元人民币。如果平均分配给每个中国人,每人4378.28元人民币。但整个决策过程,均由习近平独断专行。中美贸易谈判由副总理刘鹤负责,习近平直接决策。在去年10月中美谈判进入最后阶段,习近平突然悔棋,并称责任由他一人承担。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和洪灾,习近平也是表示由他亲自指挥和领导。根据宪法,国家总理主管经济工作,但李克强的政府权力被习弱化、边缘化。

悉尼科技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冯崇义教授认为,习李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从中共病毒疫情爆发之后就已经公开化了,就“你一拳我一脚,相互不买账”。

根据上述分析,观众朋友会问一个问题,既然李克强与习近平不和,处境如此尴尬,为什么还要在十九大上留任,受习的窝囊气?有人认为是面子问题。从李克强来说,如果只干一届,其本人会感到委屈,习近平也会被人认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但这种观点难以服人,因为政治局及其常委基本上都是习家军人马,李克强继续干,要么完全服从习近平的命令,要么与习不痛快,其本人更无面子,不如趁着十九大换届,就坡下驴,岂不更好。加之,中国的经济已处在停滞期,只会越来越艰难。干一届的总理前有先例,如朱镕基就只干了一届。从习近平方面来说,要面子,就更显得站不住脚,因为习近平的性格蛮横,既然与李克强不和,让其下台岂不更显得自己的权势?还有人还认为,李克强贪恋权力。但李克强也曾担任过河南省委书记和辽宁省委书记,也是见过风雨的,知道贪恋权力将会带来杀生之祸,薄熙来、孙政才的例子就在眼前。

如果上述理由不成立,是什么让李克强继续留任?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李克强是中共的改革派。李克强是团派的代表,是支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其经济政策主张倾向于自由经济和市场化,行政政策主张简政放权,小政府和大社会。尽管在习近平的压力下,李克强也不得不调整其政策,委曲求全,但我倾向于认为这是政治谋略。

二是,李克强不是窝囊而是隐忍。李克强的弱势和习近平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李克强被认为是中共最弱势的总理。但我认为这种评价太表面化,纵观前八年的经历,李克强在习近平的高压下,并没有倒下。在2016年人大会上,尽管习近平以不鼓掌的方式对李克强进行打压,但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依然谈笑风生。2017年人大会议上,外界认为李克强已是”跛脚鸭”,他的记者会有告别演出的味道。有关他前途的种种猜测甚嚣尘上,主流观点是”他肯定会退下来”,但李克强并没有退下来。面对习近平的战狼外交,李克强外交风格低调务实;习近平的大撒币,李克强力主量力而行,勤俭节省;习近平高高在上指挥,李克强疫情高峰赴武汉慰问,水灾期间赴贵州考察。李克强知道中国人的心理,那就是希望国家安宁和经济发展,厌恶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李克强已经通过讲实话和做实事赢得了民心。

三是,李克强留任的目的在于保存改革派的实力,收拾习近平新极权主义失败后的乱局。当前海外媒体分析中共高层权斗,习惯性地将其分成江派、团派、习派等,认为各派系之间势不两立,形同水火。其实,不同势力的争斗一直存在,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但我们不应忘记他们既有争斗,也有共同的利益,都不希望共产党这条船翻了,无论是刘少奇、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还是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

李克强留任并非其个人意志,而是改革派的集体意志,他们必须要保持自己的势力存在。如果李克强出局将意味着改革派的彻底失败。习近平严重误判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形势和中国人的民意,妄自尊大,一意孤行推行极权主义路线,中国已处在危机四伏之中,险象环生。李克强一句真话戳破了厉害国的肥皂泡,一个地摊经济使中国强势崛起露出了原形。任志强的不妥协、蔡霞的怒斥黑帮,郝海东的“反共建国宣言”以及民心的背离都使已进入耄耋之年的中共政权难以为继。70年大限的预言像达摩克利斯剑一样高悬在中南海上空。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我认为李克强被习近平和刘鹤羞辱表明中共改革派与顽固派的斗争已经公开化,不需要再遮遮掩掩。目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使习近平顾不得脸面,从而采取这种下三滥的小伎俩。李克强留任的原因是为了保留改革派的政治势力,一旦习近平的新极权主义天怒人怨时,李克强可以代表改革派取而代之。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李克强会绝地反击,上演习李龙虎斗。我们应该从近来李克强抓住瞬息即逝的机会,频频出击看出他的智慧和韧劲。

目前,习近平的新极权主义正在将中共带上不归路。2018年习在国内玩成了孤家寡人,2019年后在国际上形单影只。但我也要指出,习近平和李克强的矛盾是中共党内权力之争,他们在维持共产党长期执政和权贵集团利益上是一致的。就中国民主化而言,或许习近平蛮横、刚愎自用的政策更有利于中共的覆灭和中国民主化的实现,只是中华民族将遭受更大的苦难和不幸。

***议报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38757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