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黑衣人》(Man in Black)是戛納電影節2023年特別展映單元的官方精選,它是特立獨行的中國獨立電影導演和製片人王兵的紀錄片新作,主人公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現年86歲的王西麟。這裡刊發的是王兵就此片進行的一次訪談內容,文中所呈現的王西麟心路歷程,在小義為王西麟先生翻譯的一篇《美國之音》訪談錄中有更詳細的記載。

言小義

 

梗概 

王西麟,八十六岁了,他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这部影片展现了一位被生命苦难所创伤的男人——仍深富真诚同情的“黑衣人”——的躯体与灵魂。在他的一些交响乐片段中,他回顾了那些仍鲜活于他记忆中的可怖历史,以此作为中国泯灭人性的一段历史时期的见证。 

 

关于王西麟 

现年八十六岁的王西麟是中国当代主要作曲家之一,创作了 60 余部编号作品,包括众多交响曲、歌剧和协奏曲。评论界赞誉其音乐色彩丰富多变,音乐风格具有强烈的推动力并富于创新,融合了传统、抒情和戏剧性元素,并以此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颠覆性情绪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性交响乐作品。 

王西麟生于河南开封,幼年在甘肃长大。在当地的教会学校,他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初期的培养。1949 年,由于家境贫寒,王西麟入伍并在此后学习了指挥。1957 年,王西麟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62 年,他创作了第一首交响乐作品并以此毕业。继而他创作 了《云南音诗》,这部作品已在全世界广为演奏。他作有 10 部感情色彩强烈的交响曲,获得了诸如潘德列茨基等知名作曲家的赞誉,并被与肖斯塔科维奇相媲美。 

但几乎自一开始,王西麟的艺术观念就与官方信条相左。他对党的文化政策进行了公开批评,并因此遭致了 14 年的迫害,包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毒打、监禁和刑讯。当 他在 1978 年被平反后,他继续创作毫无遮掩、直来直去的具有政治影响的交响曲,且公开坦率地谈论他对早期共产主义理想的反叛。 

由此导致王西麟的音乐在中国从来都被边缘化。他现在旅居德国美因茨。他的主要作品由欧洲朔特音乐出版社出版。 

 

王兵访谈录 

 

你在何时第一次听到了王西麟的音乐? 

2005 年我第一次听到了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这些都是 1990 年代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通过音乐述说了监禁、死亡和人的灵魂,以及迫害。我个人钟爱这两部作品。王西麟也为影视作品作曲,比如同陈凯歌导演合作的作品。但他的交响乐与他的影视音乐极为不同。客观地说,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是独一 无二的。 

你和王西麟是在哪里第一次见面的? 

2005 年,我第一次联系到了王西麟,当时我想把他的音乐用于我的剧情长片《夹 边沟》。他在中国是一位广为人知的作曲家,我个人也推崇他的交响音乐,但最重要的是,他的人生故事与我影片的主题产生了共鸣,那就是都有劳改营的背景。我拍摄了 他在 2006 年和 2012 年举办的音乐会;几年后,当他准备离开中国时,我也拍摄了他;我还拍摄了他定居在柏林、美因茨之后的日常生活,包括他在维也纳举办的音乐会以及其他一些场合。我那时已计划做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不过我改变了想法,要在一个剧场里做一部更有表现力的作品。 

为什么选择在剧场里呢?特别是选在巴黎的 Bouffes du Nord 剧场呢? 

我需要一个能够充分展示王西麟音乐的场所。我已经拍摄了他的日常生活,但我现在想让他发声,让他亮嗓,让他演奏钢琴。我一决定要这样创作,我就开始寻找合适的舞台了,而且我很清楚我需要一个意大利风格的剧场。许多剧场有高搭的舞台并配有乐池,但这样传统的分隔开来的空间并不适于我想要的那种拍摄王西麟的方式。 相反地,在 Bouffes du Nord 剧场,舞台与前排座位是平齐的,这样一来使得在整个剧场空间里自由地四处活动成为了可能。而且,当你在高处向下俯瞰舞台时,你会感觉你望向了深深的坟墓,甚至是地狱。这样的空间很壮观,很宏伟。开放式的环形结 构、螺旋的楼梯,这些都完美地与计划中的运镜相契合。 

你素来以自导自拍而闻名,将摄制工作交给卡罗琳·尚普蒂耶(Caroline Champetier) 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我和卡罗琳相识十五年了,我俩一见如故,很合得来。由于《黑衣人》是我在法 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邀请她与我共事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俩自 2019 年起在项目中开始合作,但我后来回了一趟中国,然后一切就都被推迟了,直到 2022 年。我俩只有有限的机会去拍摄,因此我们不得不在 Bouffes du Nord 剧场中安排两部作品的拍摄时间,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完全腾空的舞台。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点紧张,不过后来一切都变得顺利明朗起来。最后一天的下午我们基本准备好了一切所需,除了一个分镜:在影片的开头,王西麟从旋转楼梯上拾级而下。因此我们不得复原这组镜头中第一分镜和第三分镜之间空档的连续性。

我坚持要获得一种鸟瞰的镜头感,这样观众就可以感到一种向上延展的电影空间,尽 管电影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地平面高度镜头、是在下面的地狱里。不过我们搞得晚了 点,王西麟已是疲惫不堪,他的关节疼得厉害。这是因为他曾遭遇的苦难对他的折磨给他留下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痕。 

为什么你选择让王西麟裸体出镜呢? 

我从一开始就疑惑于我该怎样拍摄这么一个人——他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遭受了无数的打击,面对了太多的阻挠——仅仅因为当权者不喜欢他的世界观。 对那些不统一思想的人来说,党能够想到的唯一惩罚方式就是摧毁他们的肉体。摧毁肉体是最好的政治性惩罚。这可以留下心理创伤,但肉体总是最先受到打击。所以我想展示这样一副承受了所有创伤和打击的肉体。我想,人们可以清楚明白地了解到他遭受过的苦难。终究,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除了肉体,还能剩下什么? 

你选择的这个设定里,音乐扮演了充满动力的角色。在你的其他作品里,对话是首位的,但在这部作品里,音乐经常打断王西麟的见证。 

他的见证在影片里有三种量身定制的方式:他的躯体,他的话语,他的音乐。我 们需要话语,所以他可以直白地讲述他的故事。这没有占太多影片时间,大概 20 分钟左右。不过我也想让他讲述他音乐的精髓,并解释他是怎样创作、为何创作的。我只是想给他表达这一切的空间。 

与克莱尔·阿瑟顿(Claire Atherton)合作剪辑也是一种初次尝试,你感觉如何? 

我熟悉克莱尔与尚塔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合作的作品。我们在一个团队合作得很愉快。从一开始我就清楚地感到这部影片应分为三个部分,其叙事起初完全由王西麟的身躯展开,而克莱尔刚开始面对的就是这以部分。他向我们展示了他会如何完成这部分,而我们也对此欣然接受。之后我们进入了第二部分,即王西麟如何讲述他的故事。由于克莱尔的普通话水平不是很适合这块任务,因此我做了大量的剪辑工作。在第三部分,王西麟进行演唱并演奏了钢琴,克莱尔再次接任这部分,如果涉及到语言方面的必要协助时我会出面。 

最大的挑战就是第二部分,王西麟的话语和他的交响音乐纵横交错。我们很艰难地找到了话语与音乐的契合点。我曾考虑过默片:你只看到演员嘴唇在动,同时把旁白打在字幕中。我们想出了一系列类似的方式:在一些短的叙事片段中减少音量并让音乐接管叙事,但字幕仍持续出现。我不想让音乐留在背景中作为次要的角色,从而变成一种氛围的填充物。我想让音乐本身站在舞台的中央,或者至少轮流地起引领作用:音乐推动发展,然后音乐减弱,话语取而代之。我想让王西麟的音乐充分地促进叙事。 

克莱尔花大把时间聆听了王西麟的主要作品,但最终我们只选择了他的《第三交 响曲》《第四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的片段。我们只用了这三部作品录音。对我个 人而言,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是他所有交响曲中技术水平最高的。《第四交响曲》 也非常与众不同,且很能代表王西麟的风格,它完成于 1990 年代初(译者注:此处应为口误,《第四交响曲》的完成时间应为 1990 年代末)。我们计划的叙事过程要适应 《第四交响曲》的结构。其他在钢琴上所演奏的片段则是临场决定的。 

在影片的末尾,王西麟唱了一首歌,歌词来源于鲁迅的短篇故事《铸剑》。在这个寓言般的故事中,有一个角色“黑衣人”,他冷酷,且有如萨满巫师般的身影,他的唱词如谜一般令人捉摸不透。他高唱爱与复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为这部影片命名为《黑衣人》。 

你的电影描绘了一个艺术家,一个思想异议者,一个终其一生被强烈的、长久的怒火所驱使的人。你在多大程度上诉说了这种怒火? 

我没有感受到什么怒火。我在制作这部影片的时候所关注的是尽我所能,真诚与坦诚地描绘王西麟的人生和作品。中国的知识分子——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些人—— 组成了不同的群体:作家,音乐家,美术家……他们当中的所有人都曾尝试通过他们各自的艺术表达方式描写了自 1949 年以来直到 1990 年代的历史,但鲜有人能真正成功地描绘出那些年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而王西麟却正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员。 

我们知道许多悲惨的历史事件在那几十年中粉墨登场,但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 因为 1949 年到 1979 年这三十年中,中国基本上是闭关锁国的。1950 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1950 年代晚期的反右运动、“双百方针”,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乃至天安 门广场事件……当你遍历那些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的所有作品时会发现,实际鲜有创新突破之作或对见证历史之作。对毛泽东思想主导的那个时期的美好幻想依然泛滥,而且不只存在于中国人的头脑中。在今天,很大一部分人对于在那些岁月里实际发生了什么依然一无所知。时至今日,对于我们那段历史的偶尔提及甚至还能带有一丝积极的怀旧之情。这是因为黑暗的一面从未被真正地揭露出来。大部分人仍活在对他们历史的虚无叙事之中,因此并不清楚他们所在世界的真实。这种缄默已经持续了三代之久。中国仍对这段历史装聋作哑。王西麟是为数不多的成功运用他的作品去描绘他所经历的真相的人。对我而言,我只是个电影制作人: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拍摄他,给他说话的机会,让那些后来人能够听到他说了什么,以及他所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我的角色是给王西麟机会去把记忆流传下来,让他能去解释他经历了什么,他创造了什 么。 

当你面对当代中国艺术家时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在中国,对言论和思想自由的控制导致了一种同质化。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艺术家,你可能要在这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中,在对你创作自由的限制中,去寻找你自己。 

 

——以上是王兵与安东尼·蒂里昂(Antoine Thirio)的访谈,2023 年 4 月 17 日 (英语版由罗宾·塞顿(Robin Setton)翻译,法语版由安东尼·蒂里昂根据罗宾·塞顿的翻译整理) 

 

(中文版根据英文版翻译整理)

 

王兵导演简介 

王兵,1967 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王兵求学于沈阳鲁迅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多年后, 他将在这座工业之城拍摄电影《铁西区》。此后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并了解到了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和帕索里尼的作品。他尤其推崇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1990 年代他以助理导演或摄像师的身份活跃于各类影片,但感到主流的电影制作和电视界并不能如愿地令自己得到发展,于是他决定开始独立电影制作。 

2002 年他拍摄了《铁西区》,一部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 9 小时纪录片。此作最初的 5 小时版本于 2003 年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最终版以三个部分在鹿特丹电影节首映,并于 2004 年在法国上映。今天,这部影片被认为既是大师之作,又预兆了由数字时代所开启的新机会。自那时起,他以此模式继续工作,游离于体制之外并着眼于高度挑战性的主题,诸如有关 1950 年代晚期的反右运动(《和凤鸣》《夹边沟》)、有关极度贫困(《无名者》《三姊妹》)以及有关精神病院生活(《疯爱》)的电影。 

2014年 4 月和 5 月,王兵在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了作品展映式,公众和评论界好评如潮。由艺术家和蓬皮杜策展人联合举办的展览,其概念、设计首次完整地展现了王兵多方面作品的原貌,包括了其电影作品的回顾,作为装置的新材料的首次展现,以及他的静态摄影的首次展出。2017 年,王兵以作品《方绣英》在卢卡诺影展获金豹奖,2018 年他的《死灵魂》入选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2021 年,巴黎 Le BAL 举办了题为“行走之眼”的展览,法国电影院举办了王兵电影作品回顾展。 

2023 年,戛纳电影节將展映他的两部新作:特别展映单元的《黑衣人》和正式竞赛单元的《青春》。

 

电影作品年表 

Feature Films 

2003 WEST OF THE TRACKS (TIE XI QU) 

Documentary, 554 minutes 

Lisbo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Grand Prize, FID Marseille,  Grand Prize, Nantes 3 Continents Film Festival, Montgolfière d’or,  Yamagata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Robert and Frances Flaherty Prize 

2007 FENGMING, A CHINESE MEMOIR (HE FENGMING) Documentary, 184 minutes 

Cannes Film Festival Official Selection, Special Screening 

2010 THE DITCH (JIA BIAN GOU) 

Fiction, 113 minutes 

Venice Film Festival 2010,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2012 THREE SISTERS (SAN ZIMEI) 

Documentary, 153 minutes 

Venice Film Festival, Orizzonti Competition – Best Film 

Doc Lisboa, Best Film, Nantes 3 Continents Film Festival, Montgolfiè re d’or, Audience Award, Dub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Best  

Director prize 

2013 ‘TIL MADNESS DO US PART (FENG AI) 

Documentary, 227 minutes 

Venice Film Festival, Out of Competition 

Nantes Three Continents Film Festival, Montgolfière d’argent 

2016 TA’ANG 

Documentary, 147 minutes 

Berlinale 2016, Forum 

2016 BITTER MONEY (KU QIAN) 

Documentary, 156 minutes 

Venice Film Festival, Orizzonti Competition – Best Screenplay Prize 2017 MRS FANG (FANG XIUYING) 

Documentary, 86 minutes 

Locarno Film Festiv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2017 – Golden  

Leopard 

2018 DEAD SOULS (SI LINGHUN) 

Documentary, 495 minutes 

Cannes Film Festival Official Selection, Special Screening 

2023 YOUTH (SPRING) (QING CHUN (CHUN)) 

Documentary, 212 minutes 

Cannes Film Festival 2023, Competition

Installations and Video Art Works 

2008 CRUDE OIL (YUAN YOU) 

Installation, 14 hours 

Rotterdam Film Festival 2008, Special Mention Award 

Collection of Reina Sofia Museum, Madrid 

2009 MAN WITH NO NAME (WUMINGZHE) 

Video Art, 97 minutes 

Represented by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Collections of Centre Pompidou (Paris) and M+ Museum Hong Kong 2014 FATHER AND SONS (FU YU ZI) 

Video Art, 87 minutes 

Lisbo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Best Film (Grand Prize) 2014 TRACES (YI ZHI) 

Video Art, shot in 35mm, 29 minutes 

Collection of M+ Museum Hong Kong 

2017 15 HOURS (SHIWU XIAOSHI) 

Installation, 15 hours 50 minutes 

Collection of 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of Athens 

Collection of CNAP, France 

2018 BEAUTY LIVES IN FREEDOM (MEI ZAI ZIYOU – GAO ERTAI) Video Art, 265 minutes 

Collection of Reina Sofia Museum, Madrid 

2023 MAN IN BLACK (HEI YI REN) 

Video Art, 60 minutes 

Cannes Film Festival Official Selection, Special Screening 

Represented by Goodman Gallery

职员表 

Director WANG Bing 

Photography Caroline CHAMPETIER 

Sound Erwan KERZANET, Emmanuel SOLAND Editing Claire ATHERTON 

Producers K. LIHONG, Sonia BUCHMAN, Nicolas R. DE LA MOTHE Executive Producers Karin CHIEN, Liza ESSERS 

Associate Producer Frank LEHMANN 

Produced by Gladys Glover & WIL Productions 

In co-production with Louverture Films, Goodman Gallery, Le Fresnoy – Studio national des arts contemporains 

With the support of La Région Île-de-France 

International Sales ASIAN SHADOWS 

Courtesy Goodman Gallery


【议报首发,转载时请务必在正文之前加上出处和链接:https://yibaochina.com/?p=250428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