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想天開】胡冬|羑里的囚歌(2024版)
我相信母語早已先於我們流亡。而記憶的坤維不斷生下我,能量的我,老到永遠都不夠老。(胡冬)
2024年Sep5日
知识分子并不是只靠粮食就能“存在”,他还需要一点愿景,特别是关于公共政治的,当权力把那盏若明若暗的愿景之灯吹灭,知识分子的生存意志会枯萎,要么放浪形骸,彻底沉沦于红尘欲海,要么像李先生一样,在抑郁中憔悴凋零直至自我毁灭。
2024年Sep3日
「但是,現在許多人,特別是西方的漢學家和文化人,還在中國進進出出,尋找出名賺錢的機會,對抓捕藝術家和作家、詩人視而不見,這非常危險。」廖亦武說。
2024年Aug30日
著名藝術家高氏兄弟之一的高兟被突然抓捕。本文的內容包括,曾在中國居住多年的法國藝術家小柯 Caroline Grillot 寫給流亡作家廖亦武的信,以及高氏兄弟之一高強對此案的首次公開陳述。
2024年Aug24日
很多年前,米兰·昆德拉被迫离开布拉格时,移民官递给他一个地球仪,他慢慢转动着,寻找自己想去的地方。最后他问移民官:“您还有别的地球仪吗?”
2024年Aug24日
技術的歷史在很小的程度上取決於人,取決於他的自由;它遵從自己的邏輯,之前或之後不可能有什麼不同;從這一角度來看,它是非人性的;假如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灯,會有另一個人去發明。但假如狄更斯·斯特恩沒有突發其想去寫一部「沒有任何『故事』的小說」,那没有人會替他寫,而小說的歷史就不是我們了解了的那樣。
2024年Aug19日
1995年,我几乎是身无分文来北京北漂。有一天,去中国人民大学蹭课,课后饥肠辘辘,而口袋空空如也。
我看到一位文弱书生,对他说:“同学,我从山东到北京流浪,现在没钱了,你能请我去学校食堂吃顿饭吗?”
他说:“可以啊!”
我们吃完饭后,他问我:“你今晚有地方睡觉吗?”我摇头。
他说:“我们寝室今晚正好有空床,你来吧。”
不久后,我确定了北漂的目的:争取考过律师资格考试。
2024年Aug11日
“以严歌苓的聪慧,她并不是没有对西方文化中的“东方主义”建构毫无意识,她甚至有意识地在本文叙事中对这种凝视/观看的权力关系和与此相关的“阐释结”进行一种“元叙事”或者说“解构”式的呈现。”
2024年Aug11日
大寫的歷史成了每一個人的經驗;人開始意識到他將不會在他誕生的那個世界去世;大寫的歷史的時鐘開始大聲敲響,到處敲響,甚至在小說裡。
2024年Aug8日
「在一個痛失的時代,這是一篇篇泣血的哀啼。」野夫這個散文集也是一個「悼亡集」。那麼多同胞離去,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唱著輓歌,但我們不得不強壓著哭腔,不讓哽咽被人聽見。只讓眼淚滑過經風霜而冰冷的臉頰,慢慢閱讀,以體驗作者心頭的苦,筆端的愁,在浩瀚無邊的悲苦中,看到他給予這個時代的溫存與念想。
2024年Aug1日
而偉大的戲劇性行為難道真的是「理解人性」的最好的鑰匙?難道不正相反,它們反倒像是豎起的、隱藏生活本來面目的障礙?我們最大的問題之一一難道不就是無意義?我們的命運難道不正是無意義?而如果是的話,命運究竟是我們的不幸還是我們的幸運?是對我們的懲罰,還是相反,是我們的解脫,我們的逃逸,我們的田園牧歌,我們的藏身之處?
2024年Jul29日
今年七月是米蘭·昆德拉逝世一周年。作為紀念,本欄目連載介紹昆德拉在中文世界比較不為人知的隨筆集《帷幕》。《帷幕》是米蘭·昆德拉的文藝評論集,原作為法文,首次出版於2005年。作為《被背叛的遺囑》和《小說的藝術》的延續,隨筆《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兩者中的思考,並以更自由的筆觸探索歷史和生活現實交混的小說藝術世界。
2024年Jul28日
出來半月,幾經折騰,意外找回老微信,又與師友親朋建立起如何也掐斷不了的相通情誼(而電郵微博推特臉書等怎麼弄一時半會也登錄不了了)。試轉發一點小詩拙作,如九年前那次出來後,榮幸又首得高老師大段深情寄語——此中不止是詩評,更飽含藝術前輩同道恩師對晚輩後學長年的理解、關愛和鼓勵——對於我這長年被封殺排除在體制外碑縫冷灰中的詩寫者來說,確鑿如沐天雨,因此焦灼冰層廢墟中有此暖心愛義加持,仍有些許繼續生發成長之可能。
2024年Jul19日
雖講的是異國他鄉的讀書界,但獨立出版,做獨立出版人,又何嘗不是彼岸中國文青的念想。譯者將這篇文章放上微博,如此生僻的文章一天內竟有4千多閱讀量,既令人驚訝也可以理解。從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菲茨卡拉多的成功經驗,還能感受到雅克·泰斯塔德為讀者提供的啟示,讓我們重新思考文學出版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如何在挑戰性的環境中堅持出版具有挑戰性和深度的文學作品。
2024年Jul11日
細想想,這十幾年來,被消失的,又豈止是一個野公園。說「錯」一句話,寫「錯」一種觀點,輕則文章被下架,重則面臨牢獄之災。被消失的範圍,越來越廣。被消失的內容,越來越匪夷所思。
2024年Jul5日
如今,林昭的这些在监所中以鲜血写成的文章、诗歌、日记、信件等,经由其家人捐赠给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以永久保存,供学者研究、公众阅读。于是,这所美国西海岸的大学研究机构有福了。如果说,潘恩是北美独立革命中最早指斥暴政和暴君(英国君主专制和乔治三世)、在北美提出创设全新政制构想的先驱;那么,林昭就是潘恩在遥远的东方大陆的同道姐妹。
2024年Jul3日
卡夫卡在2024年不僅是一個全球性的存在,而且是一個炙手可熱的當代人物。與其說是卡夫卡繼續與21世紀生活對話,不如說是世界越來越「卡夫卡式」。沒有人比卡夫卡更能抓住我們這個時代獨特的專注性和怪異性。正如W.H.奧登所說:「他是與我們時代關係最近的藝術家,就像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與他們自己的時代的關係一樣。」
2024年Jun28日
如果說中國對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的反應看起來是消極、不連貫或業餘的,那麼不妨回顧一下北京在處理猶太復國主義所代表的政治複雜性方面是多麼缺乏經驗。中國在歷史上很少在猶太國家問題上表態。1939年中方試圖建立猶太定居點時,它是基於這樣一種信念:美國政府對猶太人的忠誠是一個堅定不移且可資利用的事實。
中國在二戰期間高估了猶太利益集團在美國政治中的影響力,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筆墨。但現在中國政府試圖將自己定位為世界上另一個超級大國,對猶太復國主義政治出現誤判的代價會更高。
2024年Jun26日
一周前,我背着包在马路上行走着,男人们偶尔向我投来充满暧昧的目光,也有小伙子上来和我搭讪。我心里不由得想:没有人知道我是一个机器人,连我都感觉自己是人类了,我正在逐渐在忘却自己是一个机器人的真相。